欢迎访问辽宁绒山羊绒毛开发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
四季放牧技术要点
来源: | 作者:丹东绒山羊 | 发布时间: 2012-09-05 | 216 次浏览 | 分享到:
羔羊是羊一生中生长发育强度****而又最难的一个阶段。辽宁绒山羊生长羊绒的毛囊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出生后哺乳期间发育成熟的,若母乳不足或饲养不当,不仅影响发育和体质,而且一部分毛囊停止发育长不出羊绒来,影响其一生的产绒量。因此必须加强羔羊的培育。


  春季放牧:春季,羊只经过漫长的枯草期,秋季在体内积存的营养物质被消耗殆尽,还要怀孕、产羔和哺乳,体力极度虚弱,护理不当很容易出问题。因此,要想尽办法巧渡春荒。一要防止“跑青”。常有“放羊拦住头,放的满肚油;放羊不拦头,跑成瘦马猴”之说。同时还要防止毒草中毒。二要防止瘤胃胀气。在豆科牧草比例较大的牧场,羊采食过多的豆科牧草尤其是在牧草较潮湿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瘤胃臌气。在出牧前,可先补饲一定量的干草或精料,适量饮水,以防羊在放牧时抢食大量豆科牧草引起臌胀,如果发生胀气现象要及时处理。三要防止羊贪青而发生下痢,避免吃露水草。四要注意预防寄生虫。春季潮湿,羊体瘦弱,是寄生虫繁殖滋生的适宜时期,要注意驱虫。羊圈要勤垫、勤打扫,保持卫生。五要顶风放顺风归。春天风大,早上风较小,羊能顶住风,归牧时羊走累了,为避免消耗体力,所以要顺风归。放羊要掌握好“勤看、勤数和勤圈”的原则。注意观察羊只,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夏季放牧:夏季牧草茂盛,营养好。夏季一般选择高燥凉爽的山坡放牧,可以减少蚊蝇的侵袭,使羊能安心吃草。中午气温高时,要防止羊“扎窝子”,应将羊赶到阴凉的场地休息或采食,既“凉羊”。应避免在有露水或雨水的豆科牧草地放羊,防止瘤胃臌气的发生。夏季日照长,应尽量延长羊群早、晚放牧时间,早出晚归,中午多休息,每天放牧要保证10小时。要做到“两息”,即早、午两次到通风凉爽处休息,“三饱”即清晨、上午、下午3次放饱。
  秋季放牧:秋季放牧的重点是抓好秋膘,为配种和越冬作准备。经夏季放牧后,羊的体况明显恢复,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气候凉爽,蚊蝇较少,牧草正值开花、结实期,营养丰富。应加强放牧饲养管理,控制好羊群,注意放牧速度和范围。避免将羊放在以针茅等有芒、有刺的植物为主的草场。要充分利用农作物收获后的茬地放牧。使羊能吃到鲜嫩的牧草或籽实,抓好秋膘。
  冬季放牧:冬季放牧的主要任务是保膘,防流保胎。注意多运动,晒太阳,出风雪天外都要放牧。冷天找背风向阳的地方,一般天气坚持在阴坡上放牧,锻炼羊只耐寒能力。冬季放羊可以采取顶风放顺风归,让羊走暖和以后再吃草,注意保证饮水。同时要保持圈舍温度,降低维持需要,尽量使羊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