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种期日粮:精料(玉米、豆粕、骨粉等)1.25~1.5千克/只.日,精料具体比例为:玉米70%、豆粉25%、骨粉1%、食盐1%、鸡蛋2.5%、微量元素0.2%、多种维生素0.3%;粗料:种公羊所食粗料要营养丰富,含能量、粗蛋白较多,具体有:苜蓿草、羊草、杂花草、地瓜秧、各种树叶、秸秆等。种公羊每日每只需粗料1 ~1.5千克,其中苜蓿草应占30%~40%。

(1)优点
①能把青绿植物体内的“胡萝卜素”(维生素素A)保存下来。如鲜绿甘薯秧中胡萝卜素含量为28.2毫克/公斤,晒干后而青贮后含量为18.2毫克/公斤。母羊缺乏维生素A,产后常引起胎衣不下、继发子宫内膜炎,生下的仔畜体质虚弱,生长停滞,容易患肺炎或肠炎而死亡。
②青贮后通过“乳酸细菌’’的发酵分解,产生“芳香族化合物”,使秸秆柔软多汁,,酸香可口,并能提高消化性。蒿、菊芋(鬼子姜)、马铃薯及向日葵等有特殊异味,通过青贮可以消除异味,提高适口性。
③秸秆青贮后,体积变小,占地少,防霉、防火,并能抑制杂草种子的危害,以及病、虫的危害。
④青贮是牲畜的“罐头”,只要不开窖可长期保存,但如开窖,就要有计划地用一窖,开一窖,否则青贮会受空气中的“腐败细菌”侵害,发霉变臭,食后中毒。
(2)青贮制造理论
大气中广泛存在着各种细菌:
①腐败细菌
是喜欢空气的细菌,叫“好气性细菌"。饲料中只要含有一定的水分,在适宜的温度下,腐败细菌就能利用空气繁殖,使饲料发霉变质而成为肥料。
②乳酸细菌
是“厌气性细菌”。青贮制造中“踩(压)实,封严”,给乳酸细菌创造没有空气的条件,使青贮的饲料产生乳酸,变成酸香可口、颜色黄绿、营养丰富、质地柔软的“青贮饲料”。但是制造青贮,需要饲料中含有的水分必须在65%~70%左右。水分少,没有空气,会成为“黄贮”,秸秆会变得坚硬而无酸香味。但水分高于80%以上就会成为苦臭的“丁酸发酵”。
③丁酸细菌
虽是“厌气性细菌”,但能在水分大的环境中繁殖,使青贮变成“黑、苦、臭",且含有一定毒素的、不能利用的废弃物。
(3)青贮制造方法
青贮饲料的制造技术是:“短、快、实、严、干、湿、高”。
短:铡短。
快:青贮收割要在秸秆含水分70 %左右时刈割,而此时极易因堆放时间超过2~3天而发霉(引起亚硝酸中毒),故要“边割、边运、边铡、边入窖、边踩(压)实、边封严”。另外,青秸秆遇雨会腐烂变质,因此制作青贮时间性极强。
实:要踩实,尤其是边缘及四角,不能有一丝空气的漏洞。
严:窖要封严,制造时贮料要高出窖面1~2尺,用塑料布盖严后,上压净土1~2尺厚。
干:含水量低于65%(刈割过晚)的青贮营养低,不能彻底软化,秸秆营养不能完全转化成可利用的物质,而成为“黄贮”。
湿:秸秆含水分超过70%,便成为“臭、苦、黑”有毒的废品。
高:地势要选在高处,地下水位较低,尤其要避免雨水的侵入。因此在封窖后要经常察看窖顶是否下陷或出现裂缝,使空气及雨水侵入。下陷时要及时填土,直至不再下陷为止。
因此,制造青贮要牢牢记住一句谚语:
“制造青贮有一巧:短、快、实、严、干、湿、高。”
(4)青贮饲喂方法
①吃多少取多少,以一日量为限。
②分层或分段取用,取后立即封严,防止空气污染变质,引起食后中毒。
③喂量要由少渐多。
④青贮要与精料及干草混合使用。
⑤青贮过酸时,可用5%~10%石灰水中和后再喂。或在混和精料中加10%小苏打(碳酸氢钠)中和青贮的酸度。
⑥严禁喂变质的青贮。外观呈黑褐色或墨绿色,有刺鼻的腐臭味,手感发粘时,均应停喂,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