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辽宁绒山羊绒毛开发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
脑胞虫
来源: | 作者:丹东绒山羊 | 发布时间: 2008-09-25 | 341 次浏览 | 分享到:
脑胞虫。绦虫的蚴虫期,外形为囊状,寄生于羊或其他动物体内引起发病。多头蚴是绦虫蚴虫的其中一种,寄生于羊的脑内,引起羊的一系列脑炎和脑膜炎症状。多头蚴又叫脑胞虫。

   脑胞虫。绦虫的蚴虫期,外形为囊状,寄生于羊或其他动物体内引起发病。多头蚴是绦虫蚴虫的其中一种,寄生于羊的脑内,引起羊的一系列脑炎和脑膜炎症状。多头蚴又叫脑胞虫。

  狗或猫等肉食动物多头绦虫的卵或含卵体节,随粪便排出体外,羊随食物或饮水吞入虫卵后,即受到感染。卵内的六钩仔虫穿透肠粘膜进入血液循环,顺血流而到达身体各部。只有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良好,进入其他各部的不久死亡。

  六钩仔虫入脑后发育成多头蚴,在大脑上面或两大脑半球之间发育成成熟的蚴虫。由于蚴囊的不断增大,压迫大脑使大脑机能紊乱,产生一系列病理状态。


  发病原因 :羊多头蚴(羊脑包虫)为鸡蛋大的囊泡,泡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囊壁薄,囊内膜有100―200个头节,呈白色粟粒大结节状。羊吃到多头带绦虫卵而感染,随着血液到达脑及脊髓,经2―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而感染羊。 


  症状:急性的由于大脑感染引起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呼吸加快,有时强烈兴奋,有时沉郁,长时间躺卧等,有的因急性脑膜炎死亡,有的则转为慢性经过。慢性的表现症状由虫体寄生部位决定。可以表现出圆周运动、直线低头前行、向后仰、向后退等。


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


  预防:羊只周围的狗等肉食动物定期驱绦虫。


  治疗:口服吡喹酮50毫克~70毫克/千克体重。寄生于头前部脑髓表层的蚴囊可实施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1.手术部位的确定  


  开口应在顶骨上,大脑颞顶叶部位,因为此羊是有角羊,在角根后缘方约1厘米的部位,距中线3毫米的顶骨上进行。 


   2.手术方法


  手术部位剪毛,用2%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消毒,在骨质变软的部位作U字形切口,切透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皮瓣将它翻过用线加以固定,但不切破骨膜,(增加愈合)。切口长宽均为2厘米(注意切口应在低处,及时止血),用圆锯在骨质上开一小孔,用力均匀,使脑膜暴露(同时助手保定好家畜)。确定包囊位置后,用注射针头避开血管刺入脑膜,发现有液体向外流出,然后连接注射器后抽动活塞,尽量吸取囊泡,直至吸尽为止。如果抽不出时,在脑内注入95%酒精7―8毫升,即可杀死虫体。 


  取出包囊后,用止血纱布擦试手术部,滴入少量青霉素,把骨膜拉平,遮盖圆锯孔,然后用结节缝合法缝合皮肤,缝完以后涂磺胺软膏,最后用碘酒消毒。手术后由专人保护羊的头部以免发生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