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辽宁绒山羊绒毛开发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
氨化秸秆的方法和使用
来源: | 作者:丹东绒山羊 | 发布时间: 2012-02-18 | 382 次浏览 | 分享到:
秸秆是农作物收获籽实后残余的茎秆和叶片。其粗纤维含量高达30%—50%,蛋白质为2%-8%,粗灰分在6%以上,除维生素D外其它维生素的含量均极低,是一类体积大、适口性差、营养价值较低、消化率不高的粗饲料。
  秸秆是农作物收获籽实后残余的茎秆和叶片。其粗纤维含量高达30%—50%,蛋白质为2%-8%,粗灰分在6%以上,除维生素D外其它维生素的含量均极低,是一类体积大、适口性差、营养价值较低、消化率不高的粗饲料。但是,秸秆饲料的来源广、种类多、数量大、价格低,含有植物光合作物所积累的一半以上的能量,作为非竞争性的饲料资源,只要能够进行合理的加工调制,提高其可消化性能用来饲喂畜禽,特别是用来饲喂牛、羊等反刍家畜,仍然能够成为优质饲料的来源。
  秸秆饲料的加工调制方法主要有物理调制法、化学调制法和微生物调制方法三种。本文主要介绍化学处理法中的氨化法。
    (一)制作氨化秸秆饲料的基本方法
    化学处理法有好几种方法。但从饲喂效果、经济效益、加工成本、制作工艺等方面考虑,还是氨化秸秆方法较好。因此,氨化处理秸秆已经是最常用、最实用的秸秆饲料的调制方法。氮化秸秆饲料把属于有机物质的作物秸秆和属于无机物质的氮巧妙地结合在一块,制成一种近乎完美的反刍家畜饲料。这种氮化秸秆饲料不但开发利用了大量干燥秸秆,而且以工业化生产的无机氮代替了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此法加工调制的秸秆饲料适口性和营养价值显著提高,特别是粗蛋白质的含量有所增加。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堆垛氨化法、塑料袋氮化法等。
  氨化处理法的基本技术要点是:将秸秆切成2~3厘米长的小段(堆垛法除外),以密闭的塑料薄膜或氨化窖等为容器,以液氨、氨水、尿素、碳酸氢铵中的任何一种氮化合物为氮源,使用占风干秸秆饲料重3%的液氨,使秸秆的含水量达到20%~30%,在外界温度为20~30℃的条件下处理7—14天,外界温度为O~1 0℃时处理28—56天,外界温度为10~20℃时处理14—28天,30℃以上时处理5~7天,使秸秆饲料变软变香。若用尿素代替液氨,应调整秸秆含水量为40%—50%,使用占秸秆重4%~5%的尿素,通常配制成10%的尿素溶液,使用起来方便快捷。下面以堆垛法简要叙述操作过程:
  码垛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捆草垛法。优点是码垛整齐,垛高,可节约塑膜,不易漏气,易计算重量,易机械化制作,但喷水不均匀;二是散草垛法。优缺点同前者相反。捆革码垛一般为高2~3米,长和宽根据加工秸秆的数量和塑膜大小而定,垛顶为屋脊型。为便于插入注氨钢管,打垛时先放一木杠,通氨时取出后再插入钢管。秸秆含水量为20%,水可喷在每个草捆上,然后覆盖塑膜,并和铺底的塑膜对齐折压,垛顶用重物压住,用网络罩紧。草垛下面的四边用木棒压住,覆土压实。按秸秆重量的30%通氨(下同),二是散草垛法:用0.1—0.2毫米厚的聚乙烯塑膜在干燥平整的地面铺张,把切碎的秸秆放在膜上打垛。如秸秆较干,可加水,把水分含量调整到20%左右。垛高2米,长和宽根据加工数量多少和覆盖的塑膜大小而定。氨化玉米秸秆时,垛不宜太大,因难以加水搅拌,经一两天来不及氯化,秸秆则发生腐败。为通氨,在垛中预埋一根塑料管。草垛下面的铺底膜和上面的覆盖膜在每边回出0.5—1米,以便把两面折压,用土埋实。
氨化秸秆的基本流程是:
    1.选择场址:要选地势高燥、平整,排水良好,雨季不积水,地方较宽敞,距畜舍近的地方。有围墙或围栏保护,能防止牲畜危害,为防止逸出的气体被引燃,应尽量距住户或其他火源稍远些。
    2.秸秆处理:麦秸和稻草等比较软的秸秆,可以铡碎成2—3厘米,也可以不铡碎直接整秸堆垛。玉米秸高大粗硬,应铡碎成1厘米左右再堆垛,边堆垛边调整秸秆的含水量。如果用液氨作氨源,含水量可调整到20%左右,若用尿素、碳氮作氨源,含水量应调整到40%—50%。注意要用清洁无污染的水。
    3.堆垛:首先在地面上铺好塑料薄膜,四周要留0.5—0.7米薄膜边,以便与罩膜连结密封。把调整好水分的秸秆摊平、踩实堆垛。
    4.塑料薄膜的选用及罩膜的制作:塑料薄膜要求无毒、抗老化和气密性好,室外氮化时,应选深色为好。将罩膜套在秸秆堆封垛,四周与底膜连结在一起,用湿土或泥土压好,防止氨气逸出。封好后用绳、带在罩膜外横竖捆扎若干条,以防风吹破损。
    5.注入液氨:液氨注入量为秸秆千物质量的3%。注入液氨后的口要密封好。
    6.适时开窖:适时开封散氨,一般3~5天即可散尽。注意贮存氨化秸秆饲料的成品,以防风霜雨雪的侵蚀。
    袋装处理法:此法制、贮、用都方便,适合家庭散养户的制作使用。袋长1.2米,宽1.2米,以双层为好。发现漏洞,及时用胶布等修补密封。也可用大缸,缸口用塑料薄膜密封处理。
    (二)使用氨化秸秆饲料的注意事项
    1.开垛(窖、袋)时间:氨化秸秆在垛中、窖中或其它容器内可保存很长时间,只要不漏气,就不会腐败。氨化秸秆到期后,就开垛(窖、袋)。氮化到期时间是:氮化垛、窑、袋在0~4℃时氨化8周,在17—25℃时氨化4周。氨化秸秆应在收割后不久气温高时进行最好。
  2.品质鉴定:氨化好的秸秆,颜色呈棕色或深黄色,而且发亮,但陈旧的秸秆则较暗。同时,秸秆质地柔软,有糊香味。若颜色和普通秸秆一样,说明没有氨化好。开垛(窑、袋)后里面冒气,温度又升高,则是腐败的征兆。如漏气导致秸秆发霉后,秸秆颜色变白、变灰、甚至发黑,还有腐烂味。腐败的氨化秸秆,不能饲喂家畜,可作肥料使用。
    3.使用和保存:氮化容器开启后,需放除余氨l~2天,消除氨味后,才可使用。放氨时,要把才出容器的氨化秸秆放到离开畜舍的地方进行,以免氨气刺激人畜呼吸道和影响家畜的食欲。若秸秆湿度较小,天气又寒冷时,通风放氨时间稍长。取喂时,要随用随取、随放氨、随密封,以防含水量大的秸秆发霉变质。对含水量大的氨化秸秆,也可一次性全部取出晾干保存。
4.饲喂方法:开始饲喂时,可把少量的氮化秸秆和未氯化的秸秆掺和一块饲喂,待家畜适应一段时间后,再大量饲喂氨化秸秆。氯化秸秆的饲喂量,可占到牛羊等反刍家畜口粮的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