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辽宁绒山羊绒毛开发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
防疫规程
来源: | 作者:丹东绒山羊 | 发布时间: 2008-09-25 | 244 次浏览 | 分享到:
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经过一定的途径侵入动物机体后,以它固有的毒力侵害动物机体,与此同时,动物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特殊刺激后,立即动员它的全部防御力量,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在这种互相斗争过程中,如果动物体的抵抗力弱,而病原微生物侵入的数量大,毒力又强,则病原微生物就能在动物机体的某些部位生长繁殖,毒害动物机体,使其产生程度不同的病理变化。如果传染过程继续发展下去使动物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遭受破坏,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就成了传染病。



1、传染与免疫


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经过一定的途径侵入动物机体后,以它固有的毒力侵害动物机体,与此同时,动物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特殊刺激后,立即动员它的全部防御力量,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在这种互相斗争过程中,如果动物体的抵抗力弱,而病原微生物侵入的数量大,毒力又强,则病原微生物就能在动物机体的某些部位生长繁殖,毒害动物机体,使其产生程度不同的病理变化。如果传染过程继续发展下去使动物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遭受破坏,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就成了传染病。


一种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环节构成的。


患传染病的病羊是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没有症状的带菌(毒)羊只,再次为死于传染病的羊尸体。


传播途径有两种,即一种是直接接触传染,另一种是间接传染,通过媒介物传染。如通过饲料、饮水、空气、畜产品、昆虫等。


易感羊只是指抵抗力较弱,易染传染病的羊只。


有了传染源,再有适当的传染途径和易感羊只,就会发生羊的传染病。


兽医临床上采取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增强羊只抵抗力和免疫力等方法来控制传染病。


免疫接种可以增强羊只免疫力,使羊免受传染病感染。


免疫接种是指用通过理化方法处理的无毒或弱毒的病原微生物(不能使羊只致病,但可以刺激羊只产生免疫物质,而能抵抗可以致病的微生物),给羊只注射或口服,从而使羊只产生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2、预防接种与检测


预防接种是针对羊传染病的最积极有效的措施。根据地区性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定期给羊只注射疫苗,使其获得免疫力,以保护羊群不致受到传染病危害。如果在羊群内发生了某些传染病时,就要临时采取预防注射,制止继续扩大传染,这叫紧急预防注射。


定期预防注射,用的是疫(菌)苗或类毒素,紧急预防注射须使用血清或抗毒素。


检测是指对预防接种后某一定时间内,机体内免疫能力(抗体水平)的测定,为何时接种提供依据。


3、驱虫


由动物性病原体所致的疾病,称为寄生虫病。


可以感染羊只的寄生虫很多,一般多采取广谱驱虫药预防和治疗。辽宁绒山羊一般多采取一年两次体内驱虫和多次体表驱虫的方法。


第一次在春季,用丙硫咪唑内服七日后,肌注阿维菌素;第二次体内驱虫在秋季用同样方法。夏季用溴氢菊酯或除癞灵或敌百虫等水溶液喷到羊只体表驱体表寄生虫,约半月一次。


4、消毒


搞好圈舍和环境卫生能有效的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环境。圈舍内的粪便要及时清除,并堆积发酵,水槽、料槽要经常洗刷,要灭蚊蝇防鼠害。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圈舍过道周边环境、水槽、饲槽、扫帚等用具及粪便、污水进行定期消毒,能有效地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从而减少传染病的发病机率。


工作人员的工作服要每天在消毒室内用紫外线灯消毒一次20分钟以上;圈舍消毒时要清扫干净,然后用2%~4%的火碱、百毒杀、霸力等喷雾消毒。消毒时要做到细致无死角。春秋每半月一次,冬季每月一次,夏季每10天一次;水槽饲槽每5天一次;粪便采取生物热消毒法,即将羊粪在堆粪场堆积起来,上面覆盖10厘米厚的砂土,堆放发酵。夏季堆放一个月以上,春季季节堆放两个月以上,冬季堆放三个月以上;污水要引入污水池内,每升污水加漂白粉2~5克消毒处理;皮毛采用在密闭容器内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法或福尔马林熏蒸法。